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09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ta的生活经历,而有些以前不太在意的歌,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却能品出以前品不到的味道,对于我来说Oasisi的这首"Don’t look back in anger",就是这样的一首歌,虽然这首歌的歌词挺扯的,不过说实在,对感情这东西,我现在的感觉也和这歌词差不了多少了。就在现在,我心里默默念叨着,My soul slides away,But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 I heard you say。 Slip inside the eye of your mindDont you know you might findA better place to playYou said that youve never been (sound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3 Comments

东西方在讨论问题时的差别

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注意到东西方在讨论问题时的差别了,一直想就这个写点什么。    东方人在讨论问题时,尤其是在两个人都放下“颜面”的时候,可以说是火药味十足的。虽然东方表面上似乎都礼仪大邦状,到处母仪天下的嘴脸,但实际上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字都带有很强的攻击性,这点尤其体现在辩论上。当然无可否认的是,虽然口水仗居多,东方人之间辩论,通常都是很出彩的,但缺点是虽然东方人讨论问时很认真,但讨论毕竟重在沟通,而东方人在讨论问时则更倾向于自己要表达什么,在讨论问题时较少会顾及对方的感受和观点。东方人在听到不同的声音时,会更加用心的听,虽然大部分讨论充满了火药味儿,但是韧性好,而且东方人在不丢面子的前提下,也是非常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也不会在意纠正自己的错误。或者说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东方人总是在不停的完善自己,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手段就是讨论。当然东方式思维相对西方来说太过感性和模糊,拿汉语来说,即使经过已经西化了的白话文的洗礼,但还是秉性难移,用汉语讨论问题,由于语言上的缺陷,再加上思维方式过于感性,很容易形成口水仗。而东方人乐于讨论问题的最大动力则是面子,所以有的时候,即使自己都知道自己理亏,也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比如说鲁迅先生跟人对骂,都能骂出一本书来,这在西方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东方人重讨论这点,甚至可以从网络世界里窥视一二。在中文网络最火的是论坛-各种盖楼、对骂,而在英文网络最火的则是BLOG,而且是那种人们不怎么写评论的BLOG。    因为西方人相对于讨论来说,更倾向于思考和分享。和讨论问题比,他们更喜欢发表见解,就是我说,你听那样。最多就是提问,我可以回答你,但你不可能来当面质疑我。讨论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东方学者讨论问题时,更多的时候是在就一个问题上,发表两个人各自不同的看法,旁观者越多,讨论则越激烈。而西方人所谓的讨论问题,基本上就是互相说自己知道的知识,即使就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也不会拘泥于此。如果两个人话不投机,基本上不可能讨论出个所以然,如果人多点还有可能演变成互相调侃。以东方人的标准看,西方人在讨论问题时,基本上已经彻底失去了“讨论”的意义,简直就是各说各话,比如说去过北美的人都知道,和美国人讨论,很多时候对方会装作非常仔细在聆听你的样子,但实际上,心思早就飞上九霄云外了。因为西方人讨论问题的一大特点就是如此,他们不是很直拙于讨论问题,也不是很在意讨论的结果,也很少去享受辩论的快感。所以就讨论问题上,西方人很冷淡,所以他们也不会像东方人那样“激烈”。西方人掘,只要他认为他对的,他很少会质疑,或者说西方人更乐钟于质疑别人,而不是反思自己。而他的质疑,总是充满了绅士风度,不认同的同时,尊重你的意见。另一方来说就是根本没把你当一回事儿。西方的学术界之所以今天特别注重互动和讨论,正是因为西方文化缺少这一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刚性强,逻辑性强。用“苯”这个字可能不恰当,或者用“轴”这个词形容更形象一些。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话说女权运动

     记得和好友聊天,扯到为什么女人比男人势利眼,为什么东方女孩比西方女孩势利眼。一时没回答上来,想了许久突然意识到,势利眼这种行为是一种无奈,一个社会的男权越强,必然那个社会的女性也就更势利眼,因为女人不能靠自己来很好的改善自己的处境,更多的是依赖男人,谈婚论嫁乃终身大事,在一个男权盛极的社会里如果不势利眼点尔,那怎么行。说到这想顺便谈谈轰轰烈烈进行了1个多世纪的女权运动。    我觉成功的女权运动应该是19世纪末的保守型女权运动,事实上今天女权运动的丰硕成功,绝大部分都是在那个时代创造的,而随后女权运动则进入到了一个漫长的“后女权时代”, 后女权时代的特点就是激进-在嬉皮时期甚至是混乱。后女权时代相比前女全时代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而得到的却远没有前女权时代的多,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两个原因。     首先在于“斗争方式”,整体上后女权时代主要是运用激进的斗争方式,种种激进的观点对女性本身造成的冲击其弊远大于利,这种方式并不是良性的,简单的说就是反复强调自己的弱势地位,只能会给自己创造出一种社会地位“更加低下”的错觉。因为反复强调一件事物无意当中唯一造成的影响就是在不停的放大此事,这种方法只能会让人有种自己更加吃亏的心态,也因此更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我接触过一些欧洲的女权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自信,而且总是给人一种印度苦行者的压抑感。我以前认识一个波兰女孩就是这样,她甚至像文革中的妇女一样用纱布裹自己的胸部,使其看起来更扁平……说心里话,这种东西对女性本身所造成的伤害恐怕更大吧。瑞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60年代以来激进的女权运动对瑞典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之巨,这是无可否认的。但在瑞典因为“政@治正确”的缘故,一般谁都不会碰这个话题,先不说瑞典女人“淫乱”的坏名声,首先激进的女权运动使得瑞典女人自己就封闭了自己, 就不说那数目惊人的单亲家庭,这种社会运动最后弄得很多瑞典女人干脆找了伊朗“小男人”,那些不愿意找伊朗人的,到中年以后又变的开始风骚难耐。服装是一个人内在心里的“媒介”,比如说其他国家女性一般是年轻时穿着相对暴露,中年时着装则保守,正显示了一个普通人一般走过的心灵轨迹。而瑞典女性非常“个性”,大部分年轻女性都是哈雷帮,一身骷髅头、黑皮牛仔裤-黑皮夹克,穿着一些非常男性化的服装(想像一下北欧重金属)。而人到中年以后,又开始放任自己,改穿一些低胸、露背的衣服。瑞典男性则很无奈,堪称欧洲各国男人里娶外国老婆最多的,而要知道二战以前瑞典是西方“和谐家庭”的代表国,而激进的女权运动最终在这个国家留下了什么,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还有就是男女有别所导致的经济价值的高低,从而造成了女权运动的停滞状态。这也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核心观点,即任何社会现象都是有其存在的理由,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不论男女贫贱,其社会地位终归到底还是要以他在社会上创造出的价值-财富为标尺的,而现代女性所创造的财富显然并没有男性多,当然这个成因和男权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但这就是客观事实,同样你创造出的财富没有男性多,你所拥有的权益就不可能有男人大,在现有市场经济的浅规则下所造成的社会地位的偏差基本上是不可逾越的,这就是女权运动在今天进入窘境的最根本原因,这一点可以从东西方女权的现状和历史能分析出来,为什么19世纪末 西方的女权运动会那么成功,根本原因在于那个时代女性已经创造出了极大的社会价值,而她们所得到的则远远不够,而当她们要求时,这是正义的,社会也会认同,也会给她们这个位置。换句话说没有经济和人格上独立的女权是没有任何支点的,从辩证的角度说一种权益如果没有相应的责任作为支撑,是没有任何理由用来证明其有存在价值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在道德文化上入手,必须让人清楚,男女权益虽然必须平等,同时也应该有别。好比体育课长跑男生6000米,女生跑4000一样,不能说为了男女平等都必须跑6000,这就是先天性的男女有别,以生理的角度来说,男生跑6000米,女生跑4000是公平的,同样这种认识,也必须引入其他领域。不过说心里话,我本人对目前的女权运动的现状持很悲观的态度,因为只要现有市场经济 这个大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女权运动真的很难在有多大的改善余地,当然这是说西方,在第三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有很大的改善余地的。不过从近期看已经基本走到头了,因为市场经济就是以一个人所能创造出的社会价值来做肯定的,对个人如此,对一个群体也是如此。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1 Comment

人渣”社会选择”-评论

看人渣的博克很久,来这这只为看一看左派经济学家对目前经济的看法。人渣的博克,我有一个习惯是只看写经济的。不看人渣对其他事务的看法。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渣不要说对一些社会问题,就是对一些社会常识的看法都让大跌眼镜。 比如说这个博文里提到的: ————— 独裁是(简单的说)一个人或者一小群人替所有的人做选择,民主是(简单的说)少数服从多数做选择。 —————    对此我想说的是,不论独@裁和民@主都是少数人替多数人做选择。唯一的不同是,后者在做任何决策时会受到社会的更多的监督或者压力,而前者受到更小的监督或者压力。我想,这应该是常识问题。民@主治这个制度本身就是现阶段最科学的政资源分配体制。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民@主的精华就在于,随着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民@主会永远不停的发展-就像科学一样。或者这样说集@权@专@制是现在时-永远不会改变,而民@主则是进行时-永远是在不停的完善自己。比如说早期的民@主制可以允许奴隶的存在,甚至就在不久前妇女都是没有选举权的。但民主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向前,也就是说民主这个社会制度确保了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民主接纳其他异意。了解到这一点,你就可以分析一些具体案例了。比如说博主所说的纳粹德国是专制的,但是德国人在初期支持纳粹党时并没有意识到纳粹会变成独@裁@党@派,致使德国的政治构架彻底变味。当时的纳粹政权利用了魏玛宪法的弱点完成了独@裁,并不是说德国人在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纳粹党独@裁,而是纳粹党通过民主的方法上台以后,在通过多年的政治改革使得纳粹党变成了独@裁@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纳粹党就是一个右翼极端民族主义党派,迎合了当时德国普遍存在的民族主义心理。还有拿“古民主史”的案例来说今天民主的事(李敖大师也有这毛病),很明显是一种非常脑残的行为。比如说40年代的民主和今天的民主也不是一个概念。 就像我上面说的民主总是在不停的朝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因为民主体制决定了政府的政策必须应和大部分公民的意愿,而民主和独@裁的差距就在这里。独@裁干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只能是少部分人如愿,大部分人不满。而在民主规则下的国家,只能是大部分人如愿,少部分人不满,就像3k党在美国是客观现实,他们憎恨每一个保证种族平等的法案,他们很不爽,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很爽,这就够了。 ———————————————————— 人渣:社会选择 独裁和民主,都是社会选择的方式。独裁是(简单的说)一个人或者一小群人替所有的人做选择,民主是(简单的说)少数服从多数做选择。 如果所有人的利益看法都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利益和看法的冲突,如何进行社会选择并不会是一件头疼的事情:让一个人来决定,还是让一小群人来决定,还是用全民公决来决定,结果不会相差太多。问题是,大家的看法利益并不一致。一个决定或者选择,可能会让一些人受益,却让另外一些人受损。正是因此,如何进行社会选择才成了问题的关键。 独裁的害处是,独裁者可能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而为自己服务。民主也并不无辜,民主也存在以多数人的名义而去伤害少数人利益的可能性,更不要说狂热的德国选民民主的选择了独裁那件事了。多数人的暴政并不优于少数人的暴政,民粹主义也并不优于精英主义。 在一个分化的社会里,无论民主还是独裁,很可能都带不来完满的社会选择。不管社会选择的具体机制是什么,社会选择结果很容易是让社会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不满意的――这是一个分化社会的基本特征。 这是我读醉钢琴同学“当民主缺失中产阶级 ”的读后感*,这是我写异质时心里对中国的焦虑。 *:我这里说的完全不反映醉钢琴的观点,想拍砖的人就不要连醉钢琴一起拍进去了。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前些日子去了TERELJ

前些日子和好友saina去了整个蒙古国唯一可以被称为“旅游点”的地方-Terelj,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里沿路到处都是旅游营,还有蒙古国自己的三星和五星级饭店,甚至迷你高尔夫球场都有。但对大部分UB人来说去Terelj就感觉就和去后山Ger horoolol没什么俩样(UB市的蒙古包贫民窟),而且恐怕也是在蒙古国的各个景区里开销最大、人也最多的地方,因为那些选择来蒙古国短期旅游的人,通常都会来到这里。当然外国游客去Terelj基本不会感觉到人很多,其实公道的说也比象阿尔山那样的旅游胜地清净多了,但对蒙古这个人烟稀少的国家来说那地方真的是够“鱼目混杂”的了。 Terelj位于肯特山脉的源头,事实上也是UB的“郊区”,不过和大部分城市的郊区比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要问那个地方环境好到什么程度,它自己本身就是Terelj国家公园,而且要比大部分国家的国家公园还要国家公园,即使是在旅游旺季,那里的狗熊驼鹿等各种野生动物也要比在那里的人还要多的多。另外在共#产时期,Terelj是国家直属管制地区,只有蒙古国的权贵阶级才能去的疗养圣地,当然现在民主了,大家自然也都纷涌而至了。从风景上来说,Terelj真的是很养眼的地方,有林区也有森林草原结合带,也就是蒙古人所说的hangai,在Terelj的北部地区则是纯林区,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蒙古人自己的传说和很多古代史料都指明成吉思汗的陵地就在肯特山脉之中,除了森林外还有Terelj和Tuul两条河,境内到处分布着奇形怪状的巨石,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龟石了,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Google搜。Terelj的东南部主要是上面提到的hangai地形比且伴有大量奇石,西北部则是林区,河流也分布在西北部,而且Terelj事实上是很大的,如果想大体上看一圈得开车走好几天,由于东南和西北地区的地形很不近类同,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路线,这次我和Saina因为时间的缘故也并没有往里深进,主要活动集中在了西北地区。 saina  saina Terelj河   中间的是掉进小溪里的野蜂窝 天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